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admin
对于目前泛滥成灾的手机安全问题,虽然目前已有各类的手机管家、手机卫士、手机助手等第三方安全软件,但这种传统基于“端”的安全应用的防护手段依旧比较被动,网络欺诈、电话诈骗等行为仍然难以杜绝。对此,近日,酷派终端安全部总监叶瑞权提出,未来移动终端的安全,要变被动防御为主动防御,这无疑是在给用户更好的手机安全选择。
查杀病毒不能防御手机安全
支付宝资金被盗、流量莫名其妙偷跑、伪基站短信诈骗、隐私照片泄露……这些关于手机安全的新闻,几乎每天都会出现。不可否认,如今智能手机承载了大量的生活应用,尤其是移动支付的兴起,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随之而来的,是不法分子通过各种病毒、木马进行各种非法活动,盗取用户的钱财。
在此前举行的首届“中国安全手机论坛”上,酷派终端安全部总监叶瑞权发表了主题为“构建移动终端安全”的演讲,他表示,目前以根据病毒特征进行时候查杀的被动防御已经无法满足日趋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主动出击变得越来越重要。
主动防御主要是基于目前手机安全的手段本质上出现了很大变化。过去一两年,原本功能单一的手机号做出极大的改变。如今每个人的手机号都或多或少绑定了各种账号,手机绑定的东西越来越多,涉及到的重要个人信息也越来越多。如果绑定了银行卡、支付宝等,甚至和资金也挂了钩。而在对手机安全的攻击手段上,不法分子早期主要通过非法诱惑定制SP业务、吸费扣费软件、木马程序等,变成了套取SIM卡信息、捆绑的银行卡、支付宝信息等;过去是以获取用户的通信录、照片库、位置、消费行为轨迹等为目的,而现在直接是侵害手机捆绑的钱财,这就使得手机的安全问题上升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目前,在手机软件市场中,360手机卫士、腾讯手机管家、百度手机卫士几乎平分所有手机用户,而实际上这些软件的防护措施都比较雷同,而对于非链接形式的高技术含量骗局则无法防范。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室主任戈志勇表示,根据统计,2015年中国手机病毒总量仍然庞大,平均每月病毒杀毒量为2248万次,目前移动应用安全威胁的新态势是,隐私大数据攻击模式显现,漏洞潜在攻击面扩大。戈志勇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移动应用尚处于安全防护空窗期,漏洞潜在威胁攻击面持续扩大,而智能移动终端又缺少传统新信息安全防护机制。